我有「對機器說話障礙」。
只要聽到「請在嗶聲之後留話」,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緊掛掉(也不知道在慌張什麼),然後不死心再打一次,心中祈禱對方只是來不及接聽。果真沒有,就得想一下要講什麼留言,深吸一口氣,才開始說話。但即使如此,在嗶聲之後留下的,依舊是夾雜著「嗯、ㄟ、那個」的結巴訊息。
我有「對機器說話障礙」。
只要聽到「請在嗶聲之後留話」,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緊掛掉(也不知道在慌張什麼),然後不死心再打一次,心中祈禱對方只是來不及接聽。果真沒有,就得想一下要講什麼留言,深吸一口氣,才開始說話。但即使如此,在嗶聲之後留下的,依舊是夾雜著「嗯、ㄟ、那個」的結巴訊息。
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(五年前左右?),「八卦」這一詞在台灣出現了「流言」的新義,而且因為它比傳統的用法常見,儼然有取代原義的趨勢。
根據網路版教育部國語辭典,「八卦」當作動詞「閒言閒語,道人長短」的用法是從香港傳進台灣的。那香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講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