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翻的第一本教養書。

 

這本書主要是寫給美國中學生家長看的,因此有些情況不一定能完全配合台灣的教育制度,但是生活規劃、整理東西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,也是能夠供家長參考。

 

美國跟台灣教育制度最大的相異點之一,是中學以上的學生必須依照科目換教室(像台灣的大學生一樣),而不是學生坐在同一個教室裡,由不同科的老師進來上課。台灣學生可以把書包放在位置上,抽屜也可以收東西,但是美國學生必須把私人物品放在學校的置物櫃裡。

 

不過,如果孩子生活沒有秩序,無論是台灣或美國的教育環境,一樣在上學時會手忙腳亂。「什麼時候交作業?」「什麼時候考試?」「要帶什麼用具?」等問題都是所有學生(家長)會碰到的。書中作者提到,如果學生時代沒有養成良好的組織力,將來出了社會,同樣的毛病(遲交、遲到)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。

 

一言以蔽之,本書就是「教人整理」的指南。其中的整理分成兩大層面,一個是用品,另一個是時間。日常用品方面,作者提出了幾個學生常見的毛病,如找不到東西、該丟的不丟,結果生活環境亂七八糟,有時會因此影響到學生讀書的心情,也連帶拖累課業的表現。時間管理方面,作者教孩子如何估算時間、計畫事情,才不會有「明要交作業(考試),今天才拼命趕」的情況,並把課內、課外活動都列入考慮。這些原則其實不只中學生,必須常換教室、活動很多的大學生也可以參考,就連大人都可以在居家收納和日常生活當中應用。

 

翻這本書的時候,最頭痛的是各種文具的名稱。美國人用的文具,說真的,根本是差了台灣十萬八千里!台灣的文具又精緻又漂亮,種類也很多,歐美的文具多半比較粗糙,選擇性也少多了。感嘆歸感嘆,傷腦筋的是,我自己買文具,通常都是直接去文具店用看的,所以知道文具長得什麼樣子,可是有些我卻不知道「官方名稱」是什麼。後來還跟編輯討論了很久,兩人分別上網拼命找圖片,看看到底什麼東西應該叫什麼名字。

 

另外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是作者對時間的說法。書中提出,現代的孩子比較不容易建立時間觀念有好幾個原因,其中一個我覺得很有意思。作者認為,現代孩子看的往往是電子鐘錶,而電子鐘錶只能顯示「現在」的時刻,不能表現出時間的相對關係,所以「一分鐘」、「一個小時」到底是多久,孩子就沒有什麼概念。反過來說,傳統的機械鐘錶有盤面、有指針,所以孩子可以確實看見時間的流逝(如「指針走過四分之一了」)。原來人類的時間觀念是要用空間來建立的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ecruci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