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在綿羊前輩那看到關於菜單的討論〈菜名譯幾分〉,其中提到「牛蒡金平」這道菜,綿羊說這個金平是人名。我想起又曾經在青蛙巫婆前輩那看到的〈會長大的金平糖〉,不禁好奇起來,這個「金平」是哪一號人物,怎麼又有糖果又有菜餚拿他來命名呢?


查了一下發現,原來「金平糖」的「金平」不是人啊!日語的「こんぺいとう」(konpeito)來自葡萄牙語confeito,是糖果的意思,而「金平」是葡萄牙語轉成日語發音之後才配上的漢字。這個字英文也有同字源的名詞confectionary,同樣是指用大量的糖(或代糖)作成的點心,硬糖、軟糖、棉花糖、棒棒糖、口香糖、巧克力......通通都算。至於牛蒡的「金平」,我沒能查到,就得有勞哪位熱心日本通來解釋一下囉。

 

Update:
感謝網友cc提供資料,「牛蒡金平」的「金平」是 kinpira。英文版維基百科沒有說明「金平」的由來,不過看日文版的漢字猜測,似乎是「
坂田金時」的兒子,名叫金平/金太郎,金太郎是大力士,牛蒡又是江戶時代認為可以增強精力的東西,由於兩者的聯繫而產生的菜名吧(不知道有沒有猜錯,待確認)。


這件事讓我想到前陣子跟朋友在爭論到底銀杏的英文是什麼。字典上的標準本是ginkgo,可是我一直覺得kg兩個子音的組合非常怪異。我猜銀杏的英文應該是從日文「進口」的,但憑我只記得五十音發音的一腳貓日文程度,印象中日文好像沒有這樣的發音,感覺上gingko比較自然。


感謝網路無遠弗屆的能力,這個問題後來也有了答案。第一個見到銀杏並以科學方式描述的是個德國旅行家兼生物學家。他確實是在日本看到銀杏的,後來著作出版時用的是日文發音的ginkyo,結果印刷時卻出了錯,把y打成了g,從此之後以訛傳訛,銀杏就永遠是 ginkgo 的怪怪拼法啦!真是怎一個囧字了得。

 

這又讓我想到澳門的英文名Macau,從前也是覺得很莫名其妙,中英文怎麼也兜不起來。直到某次在機上雜誌翻到澳門的介紹,才知道,當初西方人到了澳門,問當地人「這是哪裡?」,恰巧他們是在一家媽祖廟前面問,澳門人答說這裡是「媽閣」,Macau 一詞於焉誕生。不知道事實是否如此,不過聽起來還蠻有道理的。

 

想來人類歷史上應該有很多這種「誤會產生語言」的例子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ecruci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